• 2019-04-24
    安樂死-尊重患者的自由意志
  • 第一次正視這個議題,是幾年前看的一部電影《我就要你好好的》,威爾因為

    一場車禍意外,造成嚴重身殘,甚至連身體自我溫度調節的功能都失去了;縱

    使心臟繼續跳動著,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,對於人生熱情與夢想的勾勒再也

    無法實現。最終威爾仍選擇執行安樂死,是因為他清楚看到沒有尊嚴的未來,

    更不希望家人與朋友因為他而必須犧牲或錯過美好的人事物。


    再次衝擊我的,是一本小說故事,女孩的父母親皆罹患癌症,母親在父親無微

    不至的照顧下離開,雖無法戰勝病魔,但擁有父親滿滿的愛;此後,父親必須

    獨自面對癌症,因為照顧太太,他深知女孩即將面對的痛苦與煎熬,也希望自

    己在女兒面前能夠有尊嚴的、好好的離開,在做好安排與心理準備後,執行了

    安樂死。文中,父親對女孩的說「你要接受、面對」,至今回想對我仍是很強

    烈的衝擊。即便是患者自己做好了準備與決定,身邊的至親要如何接受與尊重

    的過程仍然是一門課題與學習。


    在台灣,我們現在也有所謂的「放棄急救同意書」,但此同意書的執行是完全

    被動的,在患者病危時,仍需要家屬簽署同意才能執行不急救。前陣子閱讀到

    一位醫生的故事,醫生的患者是一位年邁的婆婆,婆婆在狀況較好時當這兒子

    的面清楚表達並簽署放棄急救意願書,但當婆婆陷入昏迷病危時孩子卻遲遲不

    敢簽署同意書,因為害怕其他親人家屬的指責與不認同,婆婆就這樣在幾個小

    時之內歷經了4次急救直到確認死亡。


    華人的社會,大家對於死亡相較下保守而消極、避而不論;試想,如果可以我

    們的社會可以更民主跟懂得尊重患者自由意志,婆婆是不是可以有尊嚴的離開,

    而非帶著因急救而支離破碎的身軀辭世。

    撰寫人:陳怡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撰寫日期:2018/12/05

我要
詢價